第三章 暗度陈仓
一
过了一个星期,徐增平和庄立祥一起,把中标文件给邵淳送来了。
文件一共有十几份,一套俄文版,一套英文版,还有一套中文版的非正式文件,是香港的翻译公司翻译的。邵淳对这些文件的第一感觉:很正规,如果是做假,也是做得天衣无缝。
这些文件出自不同的部门,有的打印在公文纸上。邵淳注意到一个细节:其中有两份俄文文件上边的文件头,不是俄文,是乌克兰文。邵淳学过8年俄文,时隔多年,虽然已经看不懂俄文文件的全部内容,但他能分辨出俄文与乌克兰文的细小区别。比如俄文的“И(ǔ)”,乌克兰文为“Ї(ï)”,有点像英文字母,只是变了形。他知道,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将乌克兰文恢复为官方语言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是文件造假,不一定能做到这么细致的程度。在香港做英文版的假协议很方便,做俄文版有一定的难度,做乌克兰文版就更难了,也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文件上写的成交价还真是2000万美元!
邵淳对此事的真实性不再表示怀疑,这才兴奋起来:他妈的!这事儿太好了!对中国来说,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应该支持!
邵淳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这种情怀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蕴藏得久了,就会在某个时候爆发。“瓦良格”项目,给了邵淳一个展示爱国情怀,表现爱国力量的机会。
据吴巍回忆,当时他们在一起议论购买航母的事,认为这件事有三大意义:一是买回来,国家要了,最好,等于帮助国家办了一件大事;二是国家不要,把它拆了,卖设备,卖钢铁,也可以赚一大笔钱;三是起码不会落到台湾和竞争国家手里。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很好。从项目上讲,是个好项目。
可是,华夏证券公司怎么支持“瓦良格”项目呢?邵淳动了一番脑筋。
邵淳对李×和吴巍说:既然购买航母是国家的事,也是个好项目,应该想办法支持。但华夏公司支持这个项目必须经过董事会讨论通过,无法保证徐增平提出的保密要求,可以初步考虑由吴宇的隆泰源公司暗中出面支持。
邵淳为什么要让吴宇来做这件事呢?第一,他是部队家庭出身,政治上可靠;第二,他掌控的隆泰源公司有钱;第三,可以不须经董事会讨论,以达到“保密”的目的。
吴宇,1966年1月出生,大学毕业后曾在国家民政部工作,1993年进入刚刚成立不久的华夏证券公司工作,时任华夏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兼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淳选择他来介入“瓦良格”项目,隆泰源公司是华夏证券公司在海南注册的一家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为1500万元人民币。
吴宇无疑是运作“瓦良格”项目的最合适人选。
由于要对外“保密”,不能泄露国企的身份,另外当时邵淳对徐增平还不十分了解,在没有看到能证实徐增平“特殊使命”的上级文件的情况下,邵淳比较谨慎,他对李×说:为防范资金危险,华夏暂时还不能直接向徐增平提供借款。
李×说:陆昆来对徐增平很了解,航母项目也很有意义,运作成功后,对国家、对公司都很有利,因此我想出面支持徐增平。既然隆泰源公司不能直接向徐增平提供借款,能否向泰信达公司提供借款?由泰信达公司出面支持徐增平,出了事我可以负责。如果徐增平不归还泰信达公司借款,后期合作失败,由泰信达公司直接对隆泰源公司承担还款责任。
考虑到徐增平的“特殊使命”及“瓦良格”项目的意义,邵淳出于对李×的信任,就原则上同意了李×的建议。
1998年8月初,在李×的主持下,泰信达公司与徐增平、庄立祥进行了具体磋商,由泰信达公司与徐增平签订了协议书,确定先给予徐增平2000万元人民币借款支持,待“瓦良格”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完毕,并取得澳门政府的批准,再商谈下一步的合作。
协议签订后,李×指定陆昆来具体负责与徐增平的联系及办理资金的交接手续等,吴巍具体负责同隆泰源公司的联系及办理借款手续等。
1998年8月7日,隆泰源公司向泰信达公司提供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借款。经李×决定,泰信达公司于1998年8月27日前,先后分两笔共支付给徐增平2000万元人民币,用于“瓦良格”项目前期工作的费用。
二
邵淳后来得知,徐增平在找到他之前,曾经找过很多机构融资,其中包括海南人民银行、国泰证券公司等,都没结果。最后拐了好几道弯儿,才找到邵淳。
邵淳后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当时公司事情特别多,正在搞内部整顿,没精力管这个事。以为支持他们一下就完了,2000万借款都没要利息。徐增平说,钱付清,船就往回拖,路上要走三个月,顶多半年钱就回来了。当时公司的资产将近100个亿,拿出2000万支持一个自己喜欢、国家需要的项目,时间又不长,真没太当回事。”
邵淳给徐增平的条件太优越了!既没有要求借款方抵押什么,也没有要求借款方找人做担保。估计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如此慷慨的借款人了。
据吴巍回忆,大约在1998年9月初,徐增平带着有关“瓦良格”项目的标书、购船合同、进口许可证、录像带等详细资料来到泰信达公司,向李×通报说,在泰信达公司提供的资金支持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上级领导”对泰信达公司的支持很满意,希望继续给予支持,将航母拖回来,为国家做贡献。
李×听后更加坚定了支持徐增平运作“瓦良格”项目的决心。这时徐增平又提出,现在只需600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将航母拖回。否则,资金缺乏,时间拖长,怕生变故。为此,李×又邀请了邵淳、吴宇到泰信达公司与徐增平共同商谈。
邵淳听说徐增平还要再借6000万元人民币,心中有些不快,感到挺恶心的:这不是“钓鱼”么?
邵淳与徐增平初次见面是在钓鱼台宾馆。钓鱼台因800年前金章宗多次在此钓鱼而得名。邵淳则在这里被徐增平施展了商场上的“钓鱼”,如同谶言。
商场上的“钓鱼”行为是商人很忌讳、反感的事情,事关诚信和人品。邵淳想:如果你真需要8000万,可以一次说清楚啊!邵淳开始对徐增平有戒心了,并考虑这件事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如果不做,那2000万人民币就扔了。对于华夏证券公司来说,多2000万,少2000万,不是什么大事,那时华夏证券公司每年的利润将近10个亿。可是如果不做,这个航母就没了,可惜了。
做还是不做?邵淳有些犹豫不决。
徐增平见邵淳的态度不积极,就向邵淳解释说:原来计划得挺好,结果赶上香港金融风暴,别人欠我的钱收不回来了。怎么办?乌克兰那边的钱还得付啊!
邵淳沉思不语。
徐增平看出邵淳犹豫不决,就对他说:邵总,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
邵淳问:你们可以给什么条件?
徐增平说:首长已经说了,你对我们很支持,你要不要一个军队的军衔?首长说,可以给大校军衔,将官给不了。按你对国家的贡献,可以给将官。但将官就不在他那权限了。
邵淳说:我不要。军人受纪律约束,我这人不愿受约束。我在地方挺好。
徐增平说:知道你不缺钱,就不说钱的事了。我可以通过关系给你办一个单程签证。
邵淳问:办一个“单程”干什么呀?
徐增平说:将来有什么情况,你需要出去,随时就可以走。
邵淳说:我能有什么事?我不想到国外去。到国外我活都没法活。特别是这个船,本身是好事,有什么必要?如果非要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要求你们要专款专用,把项目赶紧完成,尽快把船拖回来,把钱还给我们。
多亏了邵淳没有要那个单程签证,如果要了,到后来上级来调查他的时候,就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邵淳此时的心情很矛盾:尽管徐增平的“钓鱼”行为让他很反感,可又一想:万一他真的就缺这6000万呢?也许再支持他一下,事情就办成了。
对于邵淳来说,他太想把那个“瓦良格”号航母买回来了!不过邵淳现在比较慎重了,就对徐增平说:“6000万,不是个小数目,你用什么做抵押?”
徐增平回答:我没有什么可以做抵押。我在澳门成立了一个公司--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你们可以占有这个公司的股份。
邵淳觉得,这倒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借6000万人民币给他,共计8000万人民币,不到1000万美元,澳门创律公司的资产就是这个2000万美元的“瓦良格”了,就说:如果这样的话,8000万人民币,占公司一半的股份了。
徐增平说:我们占51%,你们占49%,怎么样?
邵淳觉得可以。他答应再借6000万元人民币支持这个项目,继续由泰信达公司出面与徐增平合作,他和吴宇都不出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华夏证券公司(隆泰源公司)与泰信达公司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借贷关系。“瓦良格”项目,仍然是由泰信达公司与徐增平合作。邵淳本人并不想从这个项目中得到任何好处。不过从这时开始,“瓦良格”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
邵淳后来得知,“瓦良格”项目徐增平已经操作了很久。
笔者为写此书,收集了一些材料,有关徐增平的报道很多,经过梳理,我发现大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真正采访过徐增平的记者很少,到2015年我开始动笔写这本书时为止,反映核心内容的大约只有这么几篇:
2011年9月30日《济南时报》:《徐增平:买回“瓦良格”的山东人》。
2014年9月19日《威海日报》:《“我只有一件事高调,爱国!”──访香港创律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增平》。
2015年5月1日香港《南华早报》:《中国成功收购航母的“不幸功臣”──徐增平》。
其它内容大同小异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根据这几篇报道衍生出来的。
据媒体报道,徐增平祖籍山东烟台,1952年4月出生于潍坊,1971年参军在济南空军服役,1973年调到广州军区体工大队篮球队。1982年因走私文物换取收录机,被广州军区法院以“倒卖文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1983年作为战士复员。
据媒体评论,多亏他被文物贩子骗了,他走私的文物是赝品,否则他的罪名就大了,起码要判十几年。不过此事给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徐增平下海以后,开了一家“皮包公司”,他所采取的经营方式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到处借钱,拆东墙补西墙。一位了解他的朋友劝他:纸里包不住火。徐增平不以为然,他提出一个“竹子生长理论”:竹笋从地里出来,外面包着一层皮,这层皮就是纸。纸里包的不都是火,也有笋。你看那竹笋,过几天长一节,过几天长一节,不断成长。我是拆东墙补西墙,可我永远有墙!
徐增平的朋友被他驳得哑口无言。
徐增平下海的头几年,就是靠他的“竹子生长理论”熬过来的,据说没赚什么钱,但是他却能够通过关系,于1988年携妻子一起移居香港,创办香港创律公司。公司在香港,主要生意还是在大陆。后来,通过贸易赚了钱。他在香港买楼买地,一下成了“大老板”。
那么,徐增平是怎么和“瓦良格”号航母摽在一起的呢?目前见诸媒体的说法有多个版本:
《济南时报》的《徐增平:买回“瓦良格”的山东人》(以下简称《山东人》)一文是这样说的:
1997年10月下旬,身为香港创律集团董事会主席的徐增平看到一则路透社的消息:《乌克兰拟出售一艘未竣工的航母》,报道称,“因为乌克兰同俄罗斯就履行苏联时期合同的谈判宣告失败,前苏联曾向这个项目投入了5亿美元的资金,但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这个项目就搁浅了。由于俄罗斯缺钱,乌克兰只好被迫寻找外国买主。”得知消息的徐增平马上赶赴乌克兰,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舞厅、旅馆和博彩设施等,日后将其停泊在澳门附近海域。
香港《南华早报》的《中国成功收购航母的“不幸功臣”──徐增平》(以下简称《“不幸功臣”》)一文是这么说的:
徐增平接受《南华早报》独家采访时透露,贺鹏飞当时对他说,对中国海军而言,可以购买一艘现成的新航母,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此前已有两名香港商人拒绝了要求,使徐增平成为唯一的人选。
徐增平表示,当时贺鹏飞深情地握住他的手说:“为了国家,为了军队,我拜托你,一定要把它(航母)买回来!”他当时大受感动,完全被贺鹏飞说服了。
上文说徐增平关注“瓦良格”是因为看了路透社的消息,此文又说是受了贺鹏飞的委托。这还没完。据该文介绍:徐增平说,这项交易的“幕后老板”是姬胜德。
姬胜德是何许人?姬胜德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的儿子、原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1999年,姬胜德因涉及厦门远华走私案和出卖军事情报谋取暴利两千多万元,解放军军事检察院以受贿罪、贪污罪及挪用公款罪等多项罪名提起公诉,解放军军事法庭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姬胜德不服判决,提起上诉,高层认为他在被捕后能主动交代问题,积极退还赃款,并揭发其他人的违法乱纪行为,有立功表现,终审判决改为无期徒刑。
就连炮制这篇报道的《南华早报》记者也不无遗憾地写道:
参与策划此次秘密行动的两名高级军官都已无法解答:贺鹏飞中将于2001年去世,当时距航母拖回中国尚有一年。另一个重要人物──当时暗地里协助徐增平的前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姬胜德,也于2000年因贪腐罪名而被军事法院判处死缓,后改无期徒刑。
徐增平更是不无遗憾地说:我只能说,我很倒霉……因为参与交易的重要高级军官不是已经死了,就是被抓了。
鉴于这种情况,我当然不能只听徐增平先生自说自话,会尽量寻找一些旁证来证明徐增平所说的内容是否属实。
四
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就像一个被打碎的陶罐,即便是把它恢复成原样,也不再是原来的那一个了。
所以,我在这里写下的这段关于“瓦良格”来中国的历史,只能是尽量接近事件的原貌,读者没必要完全相信,最好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一下,得出自己的结论。
根据目前我掌握的资料,《济南时报》是最早报道徐增平购买“瓦良格”事迹的国内媒体。该报2011年9月30日刊登的《徐增平:买回“瓦良格”的山东人》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徐增平购买“瓦良格”的经过。
《山东人》一文这样写道:
徐增平初步搜集到乌克兰对购买“瓦良格”号提出四个条件:首先要提供由一流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证明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金(本书作者注:另有报道说是200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而创律集团当时的银行存款只有大约3000万港币;其次必须证明购买这艘航母不做军事用途;同时这个商业项目要获得国家级批准,并且还要获得目的港所在国家签发的进口许可证。
了解清楚这些,徐增平迅速做出决策,公司人员兵分四路马上开展工作:第一路马上派手下赴乌克兰进行初步接触;第二路寻求多种可能,满足乌克兰方面提出的有进口许可证等方面的条件;第三路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资信证明符合要求;第四路在北京设立临时办事机构,沟通多种关系,搜集各个方面的信息。
可以想象得出来,这是一项大工程,徐增平指挥“公司人员兵分四路”开始工作,肯定像一个运筹帷幄的作战指挥员。当然,他自己也必须亲自出马。尤其是“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更是一场硬仗。
徐增平要买的这艘报废的航母,虽然对方要价只有2000万美元,但对于一个私企老板来说,却是一笔巨款。当时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8以上,2000万美元就是1.6亿多人民币。航母停靠在黑海造船厂的码头上,距离中国有上万海里,把它拖回来还要花一大笔运费。在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融资,绝非易事。
《山东人》一文接着写道:
1998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创律集团筹集的资金全部到位,香港汇丰银行开出了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这时离2月1日乌克兰要求的最后日期只有一周时间了。这一天,徐增平带着200万美金现钞,先飞回山东老家陪父母过年。大年初一又从济南飞到北京,年初三登上飞往莫斯科的班机,再转机飞基辅。
1998年1月27日,徐增平从基辅登上了开往尼古拉黑海造船厂的火车。来到船厂后,在厂长陪同下,徐增平和助手登上“瓦良格”号,考察了全船。“瓦良格”号簇新完整的舰体,精密的结构布局,每一样都让徐增平购舰的决心更加坚定。尤其是那四个巨型发动机,每个造价就要2000万美元。接下来四天时间,徐增平的时间都被两样东西占据着:一是说话,二是喝酒。朋友说,后来徐增平曾经告诉他们,那四天他是泡在伏特加中的,一顿饭十来个人,一喝就是几十瓶伏特加,感觉每个毛孔排出的汗水都是伏特加。零下20多度严寒中,开着门窗,还满身大汗。就是在这种气氛中,徐增平赢得乌克兰所有官员的信任和好感。其中一位负责人私下对徐增平交了底:“我们一定给你最优惠的价格。”
我大段引用别人的文章,主要是想指出文章“失真”的内容,帮助读者正本清源。比如上面这段文字,在时间上就存在瑕疵,公历和农历的时间不对应,那年的农历除夕是1998年1月27日,而非24日。另外,“尼古拉”应为“尼古拉耶夫”。那是船厂所在城市的名字。
接下来的情况,文章所说也与事实不符:一是关于拍卖的时间,二是关于航母的图纸。文章说,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初步定价在1800万美元,后来徐增平要求要把图纸带走,就又追加了200万美元,最后以2000万美元达成协议。
我从有关资料中发现,媒体的报道存在很多问题,不知是徐增平的错误还是媒体的错误。比如在香港《南华早报》发表的《“不幸功臣”》一文所附《中国秘密航母交易:大事回顾》,与《山东人》披露的拍卖时间就不一致。“大事回顾”是这样记载的:
1998年2月1日 ──徐增平带着文件、200万美元现金及一批中国酒品再赴基辅
1998年3月19日(实为3月17日--笔者注) ──徐增平中标,以2000万美元收购航母
从这个“大事回顾”来看,徐增平从带着文件、现金去乌克兰,到中标,一共47天,而非《山东人》一文所说的17天。
据《山东人》介绍,徐增平到达船厂后,“接下来四天时间,徐增平的时间都被两样东西占据着:一是说话,二是喝酒。”谈判结束十天后乌方变卦,通知徐增平“瓦良格”号将在三天后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正式拍卖。从文章提供的时间看,4天+10天+3天=17天,这个时间与“大事回顾”相差了20天。
我之所以如此“较真儿”,是因为记录一段历史,澄清一段历史,只有“较真儿”才能辨别真伪。我尽可能把我“考证”的结果留下来,供后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