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步步惊心

本来双方已经谈好,华夏证券公司出资8000万元人民币,由泰信达公司持有澳门创律公司49%的股权。可是过了几天,徐增平又提出:泰信达公司以8000万人民币持有澳门创律公司(“瓦良格”号航母)49%的股份,太多。还是进行整个项目合作,泰信达公司占49%,香港创律公司占51%。

徐增平利用邵淳对这个项目的“情有独钟”的弱点,开始“得寸进尺”了。

徐增平说:拖船都联系好了,过土耳其海峡手续也办完了,只要一交钱,航母就可以拖回来。再说我忙了半天,也得赚点钱吧?

在商言商,徐增平要通过这个项目赚点钱,是可以理解的。再说了,华夏证券公司和泰信达谁也不可能跑到乌克兰去办理此事,那就让徐增平去跑吧!邵淳认为,既然是“国家的事”,原则上同意继续给予支持。

1998年9月12日,在李×的主持下,泰信达公司与徐增平进行了正式谈判。徐增平一开始将澳门创律公司的总资产估值为1.2亿美元。李×和吴巍没有同意。澳门创律公司的全部资产就是一条报废的航母,买船的钱是有数的,2000万美元,一条2000万美元买来的破船,一下涨价到1.2亿元,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就是再加上徐增平前期在乌克兰“疏通关系”花的钱和将要产生的拖带费、停泊费、过海峡费、物资供应费等等费用,也不可能溢价6倍啊!

经过几个回合的谈判,最后双方将澳门创律公司的总资产估值为6000万美元,并在由陆昆来起草的股权转让协议上签字。协议规定:以航母到达澳门或中国海域200海里所需费用6000万美元计算,徐增平转让其持有澳门创律公司98%股份(另外2%股份为庄立祥持有)中的50%(即澳门创律公司49%的股份)给泰信达公司持有,泰信达公司承担费用支出2940万美元;泰信达公司先支付6000万元人民币给徐增平用于航母项目的费用支出,余额在船到达澳门后60天内付清,船到达澳门前所需的剩余费用由徐增平负责筹措。

我在写作本书时,找到一份由徐增平签字的文件,从中可以看出徐增平的手段。

航空母舰“瓦良格”号总成本分析

(以该航空母舰被拖运至目的地为澳门、香港或中国200海里以内海域)

1、购买成本:贰仟万美元(USD20,000,000)

2、投标文件准备及研究费:陆佰万美元(USD6,000,000)

3、各类顾问费:壹仟伍佰万美元(USD 15,000,000)

4、运费、保险费、码头费及有关手续费:陆佰万美元(USD6,000,000)

5、行政、公关、备航及财务费:壹仟叁佰万美元(USD 13,000,000)

共计:陆仟万美元(USD60,000,000)

徐增平(签字)

邵淳认为,徐增平在乌克兰“疏通关系”,可能会花一些钱,但不会像他说的那么多,但是到底花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如果参照美国“尼米兹”级航母33亿美元的造价,6000万美元相当于“尼米兹”的5%,还是划算的。

由此可见,徐增平花2000万美元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只预付了200万美元订金),还没有离开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卖出半条航母,就开始赚钱了,另外还赚下了半条航母的物质资产。毫无疑问,徐增平做了一笔注定不会赔本的买卖。

对此,邵淳并不在意。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事情搞成,尽早把“瓦良格”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拖回来。

吴宇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就说:“我在商海里面闯荡这么多年,徐增平算得上是一个对手中的‘高手’。”

1998年9月18日,隆泰源公司向泰信达公司提供6500万元人民币的借款,经李×决定,泰信达公司分别于1998年9月18日和28日,支付给徐增平6000万人民币。加上此前支付的2000万人民币,泰信达已给徐增平汇去8000万人民币了。

据吴巍回忆:“当时大家都觉得‘瓦良格’号航母值6000万美元,所以我也没有和徐增平讨价还价。”

据吴宇回忆:“6000万美元是泰信达认可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开始我们没想要那个船,我们只是借钱支持他们干这个事儿。”

实际情况是,6000万美元是邵淳认可的,邵淳只是让吴宇负责筹款,并没让他参与具体的运作,运作是由泰信达公司负责。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邵淳是一步步走进徐增平给他挖的坑里,这个过程可谓“步步惊心”。

尽管泰信达公司与华夏证券公司(隆泰源公司)是借贷关系,但钱是华夏证券公司出的,邵淳不能放手不管。他心里清楚,一旦徐增平那边出了问题,泰信达是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债务的。因此他特别关心“瓦良格”项目的动态。

自从有了“瓦良格”这个项目,邵淳的生活就完全变了样。

当时他每天的工作特别忙,主要是他发现公司内部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公司的发展。

1993年初,他到华夏证券公司来的时候,公司还处于创业阶段,大家都想把公司搞好,齐心协力干工作,每天虽然很累,但很快乐。到了1996年,公司盈利多了,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总公司的人下去,吃饭都是上大排档,喝啤酒。1996年以后,吃饭全变成鲍鱼、燕窝、鱼翅了,喝洋酒。而且饭后都有安排,除了唱歌跳舞,晚上回到房间,小姐就来了,说是接待人员安排的。邵淳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就立即把小姐赶走。他认为:我不能胡来,我要是一胡来,下面就更乱了。

到了年底,报表一出来,应该有多少利润,邵淳心里是有数的,结果比他预估的要少,要差一倍左右。

这时他也听到一些反映,从1996年开始,各分支机构的老总,包括总公司的一些人,生活越来越奢侈,包、皮带、鞋子、衣服,什么东西都是名牌,汽车最低也是奔驰、宝马,有的还是法拉利。甚至有的领导,染着红头发招摇过市。

1997年,问题越来越严重。华夏证券公司是大公司,发行的股票特别多。当时股民买股票是全额交款,然后再抽签。这是很大一笔钱。抽了签马上要清算,把款打到交易所去。可是有的人说,钱不够,要透支。邵淳奇怪:不对啊!钱怎么会不够?

后来他就注意看报表。到1998年初的时候,他拿华夏证券公司和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作比较。这两家公司人员差不多,机构数量差不多,开户数差不多,交易量差不多,那股民的保证金也应该差不多。但是华夏证券公司的股民保证金比人家差30多亿!邵淳认为,肯定是下面系统性的瞒报,大范围的瞒报。

邵淳还发现,公司的自营交易越来越不透明。所谓自营交易,就是二级市场为自己做的股票。

邵淳觉得要出事了,一旦出事,不知道要逮多少人。他下决心进行整顿。

1998年7月10日早上9时,华夏证券公司向全国的93家分支机构发出一个总部命令,文件编号为“110”。文件规定各营业部、分公司在48小时内,上报总公司六大方面情况:在各银行、金融机构的账户;自营仓位、A账户;购买的车辆;因公、因私护照;实业投资等。文件规定:如实上报者,一切问题由总公司负责;不报或者谎报者,责任自负;如有隐瞒一经发现,将视为违规行为,若进一步发现有违法行为将移送司法部门。

这是邵淳清理整顿公司的一个大动作,后来被人称为“110风暴”。

通过这次大规模整顿,一下收上来26000个A账户,这都是原来总公司不掌握的。并一下收出来30亿资金,正好和邵淳感觉比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少的30亿保证金相吻合。

这次整顿,消除了公司隐患,也挽救了一大批干部。如果让他们继续发展下去,不知要捅多大娄子。

当时华夏证券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员工共计4000多人,总公司就有几百人,每年公司运作的资金达100亿人民币,邵淳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司内部管理上。

但是即便公司再忙,他也没有减少对“瓦良格”项目的关心。在他看来,公司的事情和国家的事情想比,那都是小事。他几乎变成了“航母发烧友”,每天的工作之余,都在研究航母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他老是觉得这件事哪里有点不对劲儿,心里不踏实。于是他开始在暗中了解徐增平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

邵淳通过时任总后财务部副部长的同学约到了总参的一位领导,邵淳询问关于国家购买乌克兰报废航母“瓦良格”的事情,这位领导说:徐增平这个人我没有听说过。“国家行为,民间操作”这个政策也没听说过。至少我没参与研究这个政策。不过,现在骗子很多,你要当心,别上当受骗。

这让邵淳心里更不踏实了:船是真的,民间操作是假的,这怎么弄啊?

多年以后,邵淳才得知,1998年3月17日徐增平在乌克兰中标以后,有关部门向上级汇报了有关情况,结果捅了“马蜂窝”,有关部门切断了与徐增平的联系。

1998年国庆节期间,徐增平为庆祝香港创律公司成立10周年,在香港举行系列庆典活动,其中包括盛大的酒会、演出等。邵淳、李×、吴宇、吴巍应邀到香港参加庆典活动。邵淳也想借此机会考察一下徐增平的公司,再问问他关于“瓦良格”的事情。

徐增平的香港创律公司并不大,庆典活动却十分隆重奢华。参加酒会的重要嘉宾,每人一个500克重的纯金纪念牌,按当时的黄金价格折算,大约价值5万人民币。不算其它花销,仅纯金纪念牌一项,当时就花销二三百万人民币。邵淳没要他的那个金牌。

  • shaochun_honkong_company_10_year

  • 邵淳参加香港创律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

  • 左起:邵淳、徐增平、张勇(张勇提供)

邵淳和李×、吴宇、吴巍考察了香港创律公司。香港达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应邀参加陪同。

徐增平的香港创律公司设在香港世贸中心大厦内,一共租了两层楼面,总共有1000多平方米。

徐增平的办公室非常大,大约200平方米。屋内有多个工艺架,分别摆放着各种紫砂壶和高级烟斗,据说那些产自世界各地的高级烟斗都是用特殊材料制造的,价格不菲。

敞开的办公区有300平方米,只有十几个人办公,很多位置是空的。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这样的铺张和奢华是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的,否则将会入不敷出。邵淳看到如此“气派”的公司,不由自主地蹙了一下眉头。这个细节被张勇捕捉到了。张勇也不理解,徐增平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排场。

看过办公环境,又听徐增平介绍公司经营情况。这时徐增平提出,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筹资困难,希望泰信达公司能从航母的安全出发,提前支付按协议规定船到后60天内应付的款项,他会立刻办理拖船手续,保证航母10月底启航。

据吴巍回忆,由于有了这个变化,大家心里产生了一些怀疑和不安。

邵淳向徐增平提出质疑:怎么证明你这个事是为国家干的?你说是国家行为,民间出面,你有“红头文件”么?

徐增平说:有。

邵淳说:我要看看。

徐增平说:得请示。

邵淳在创律公司待了一个小时,随后来到张勇的达程公司,徐增平则没有跟随。

张勇是山东省蓬莱市(原蓬莱县)人,1938年出生,1955年在北京第26中上学时入党,1962年大学毕业后曾留校工作;1963年起,先后在北京、西安、武汉工作,历任工程师、总经理、公司董事等职。1989年移居香港,任香港达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

1998年8月的一天,张勇接到李×的电话,让他到北京来一趟。他到北京之后,才知道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瓦良格”航母的事情。澳门创律是个空壳公司,主要业务还是在香港。他被李×推荐给泰信达公司董事长吴巍,因为他有香港的身份,便于在香港和澳门开展工作,可以帮助泰信达公司协调与香港创律公司的关系。

张勇的达程公司设在香港会展中心的大楼里,公司员工不多,办公面积不到100平方米,还没有徐增平的总裁办公室大。张勇的办公室就更“寒酸”了,不足20平方米,除了办公用品,没有其他陈设,与徐增平的公司相比,有天壤之别。但邵淳恰恰看中了张勇公司的朴实无华。他在张勇的办公室拍照留念,并和张勇一起聊起下一步的工作。

  • shaochun_zhangyong_office

  • 邵淳(左)与张勇在张勇办公室合影(张勇提供)

邵淳对张勇说:“你这里可以作为华夏的一个窗口公司。我们没有合适的人选,派不出人到港澳来,你的身份、你的经营理念、你的处事方式,很适合与华夏合作。把你的资源贡献出来吧!咱们一起干,房租费、人工费、水电费,全部由华夏提供。我宁肯把华夏的钱丢在你这里,也不丢在徐增平那里。他太铺张了,把钱放在他那里我不放心。”

泰信达公司在钓鱼台大酒店租了几个房间,作为“瓦良格”项目的办公室,有关人员开始集中办公。张勇也在那里住过一阵子。

那段时间,邵淳经常在晚上到钓鱼台大酒店和张勇等人聊天儿。邵淳对张勇说:“欢迎你到这儿来。‘瓦良格’项目是大事,目前比较隐秘,对外、对家人都不要说。大家以后在工作中慢慢互相了解,增加默契,目的是为了一个目标――把‘瓦良格’项目搞好。”

通过闲聊,邵淳与张勇之间逐步加深了了解,密切了关系,几乎无话不谈。那时邵淳就对张勇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徐增平为了搞钱,大话连天。”

“事实证明,邵总看人还是很准的。”张勇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邵总之所以被徐增平牵着走,主要是他对航母这个项目感兴趣。他太想把‘瓦良格’买回来了!徐增平把‘瓦良格’这个诱饵甩给他,算是找对了对象。邵淳对‘瓦良格’的热情,是一种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从1998年10月份开始,张勇代表泰信达和华夏证券公司在香港负责“瓦良格”项目的对外联络和办理有关的法律文件。

  • wuyu_zhangyong_wuwei_group_photo

  • 1998年10月,在张勇办公室合影

  • 左起:吴宇、张勇、吴巍(张勇提供)

徐增平的香港创律公司,看上去很气派,似乎很有实力,但邵淳看了徐增平的公司,对他更不放心了,购买“瓦良格”是一个投资巨大的涉外项目,很多事情不好把控。

在邵淳离开香港之前,徐增平回话:经请示,文件属于国家机密,不能出示。

邵淳有些不快:文件都不给我看,我怎么出钱啊?

徐增平说:领导面谈行不行?

邵淳说:行。

他以前在中国工商银行计划部当副主任,经手过一些没有正式文件、领导交办的事情,所以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他问徐增平:见谁?

徐增平说:海军副司令贺鹏飞。

邵淳说:可以。

徐增平说:好,那我们联系贺鹏飞将军见你。

邵淳此时已经打定主意,如果没有红头文件或有关领导出面证实此事,他一分钱也不会出了,已借出的钱也要收回。如果徐增平所说为假,要坚决追究他的责任。

据《山东人》一文介绍,乌克兰对购买“瓦良格”号提出的四个条件之一就是“要提供由一流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证明该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金以上的存款”。1998年“农历除夕,创律集团筹集的资金全部到位,香港汇丰银行开出了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

徐增平拍得的“瓦良格”号航母,中标价为2000万美元。按说,徐增平有5000万美元的存款,支付2000万美元应该轻而易举,而他却在支付了200万美元的定金之后,陷入了艰难的筹集资金的困局之中。那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不知道徐增平是怎么弄出来的。实际情况是,购买“瓦良格”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华夏证券公司的子公司,而徐增平对外从来不提华夏证券公司,也不提邵淳的名字。

最近网上出现的一篇内容与《南华早报》的《“不幸功臣”》相似的文章《徐增平再揭瓦良格航母的秘密》(以下简称《航母的秘密》)披露,徐增平买航母的钱是国有企业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航天控股)提供的。

明明是华夏证券公司出资,怎么又扯到航天控股公司去了?这篇文章是有人授意记者这样写的?还是记者自己“挖”出来的材料?笔者不得而知。

《航母的秘密》一文披露,2004年6月,创律地产公司还和航天控股公司打了一场官司。原因是香港创律地产公司以坪洲一块41800平方米的土地作为抵押,航天控股公司“于1997年以15%年利率借给徐增平香港公司创律地产一笔3.3亿港元的两年期贷款”。“2004年6月,创律地产控告航天控股,指称航天控股仅曾向它借款2.51亿港元。双方在2007年解决了诉讼。”

按文中说,航天控股公司原答应创律地产公司借贷3.3亿港元,最后只借给2.51亿港元,少借7900万港币,就被对方告上了法庭。报道没说明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给人的感觉是:我把地押给你了,你没按答应的数字借款,是你违约,所以我要告你。

撇开这桩官司不说,单说航天控股公司已经借出的2.51亿港元,如果用来支付买航母的余款,是足够了。

据说当时港币对美元的汇率也是8.5:1,2.51亿港元可兑换3000万美元。如果真如报道所说,徐增平或者有5000万美元存款,或者有2.51亿港元贷款,都不应在资金问题上捉襟见肘,更不需要东借西借了。

尽管徐增平公开场合从来不提华夏证券和邵淳,不提隆泰源公司和吴宇,不提泰信达公司和吴巍,也不提香港达程公司和张勇。我却不能不说,如果绕过华夏证券和邵淳,绕过隆泰源公司和吴宇,绕过泰信达公司和吴巍,绕过香港达程公司和张勇,关于“瓦良格”的故事就讲不下去了。就像我不能绕过香港创律公司和徐增平一样。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